2022
-
2022 协会简讯16期
所属分类:
协会简讯
第十六期
四 川 省 中 药 行 业 协 会 |
2022年 11月 28日 |
网站:http://www.sczyxh.com |
Email: sczyxh@163.com |
《“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解读
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根据全民健康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统筹集约、共建共享,服务导向、业务驱动,开放融合、创新发展,规范有序、安全可控”的基本原则,以引领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编制印发《“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一、总体考虑
(一)顺应发展趋势,突出规划引领。在考虑当前信息化工作实际的同时,为未来数字健康发展预留空间,与“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民健康规划与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等政策文件充分做好衔接,统筹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做好顶层设计,又充分总结地方经验,既充分考虑当前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基础,明确信息技术运用的“路线图”和“任务书”,重在补短板、强基础,又着力促进新兴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深度融合,力求锻长板、谋突破。
(二)强化系统思维,进行整体布局。对照“十四五”国家相关规划等政策文件,紧紧把握信息化为业务赋能的定位,提出“十四五”期间全民健康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力求形成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引领支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重塑管理服务模式的体系框架。此外,《规划》内容不仅涉及我委职责,还兼顾了国家中医药局与国家疾控局的相关业务,并统筹处理好规划司与委内其它业务司局的关系,做到职责明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三)明确落地措施,力求发挥实效。为把《规划》落细落实,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聚焦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应用导向,通过实施全民健康信息新基建、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与开展互通共享三年攻坚、健康中国建设等一系列优先行动,为信息化任务落地落实提供强有力抓手。
二、主要内容
《规划》共五个章节,主要内容如下:
(一)现状与形势。系统梳理了“十三五”以来全民健康信息化的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全面分析了“十四五”时期全民健康信息化面临的现状和形势。
(二)总体思路。明确了“十四五”期间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强调要坚持“统筹集约、共建共享,服务导向、业务驱动,开放融合、创新发展,规范有序、安全可控”的基本原则,提出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包括8个方面主要任务。一是集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二是健全全民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三是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四是完善健康医疗大数据资源要素体系。五是推进数字健康融合创新发展体系。六是拓展基层信息化保障服务体系。七是强化卫生健康统计调查分析应用体系。八是夯实网络与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四)优先行动。包括8个优先行动。一是互通共享三年攻坚行动。二是健康中国建设(行动)支撑行动。三是智慧医院建设示范行动。四是重点人群智能服务行动。五是药品供应保障智慧监测应对行动。六是数字公卫能力提升行动。七是“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八是数据安全能力提升行动。
(五)组织实施。提出从5个方面保障规划落地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二是完善规章制度,健全政策体系。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四是
严格监督评估,强化任务落实。五是深化国际交流,实现共赢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和国家疾控局将把《规划》纳入健康中国建设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着力解决全民健康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加快推动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通过系列举措,重塑管理服务模式,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为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强力支撑。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
《中医药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解读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中医药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现对有关要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国家中医药综合统计制度于今年4月经国家统计局批准执行。为加强和规范中医药统计管理,保障中医药统计制度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我局研究制定了《中医药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二、适用范围 《中医药统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适用于各级中医药主管部门依法组织开展的各项中医药统计活动。各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或完善本地区中医药统计相关规章制度或工作细则并报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划财务司备案。
三、主要内容 《管理办法》共分为总则、机构与人员、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统计资料管理与统计信息服务、统计数据安全管理、统计监管与奖惩、附则七章,共三十二条。
(一)总则。主要介绍明确依据和目的、适用范围、基本任务、组织领导、工作保障、名词释义等内容。
(二)机构与人员。明确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直属专业统计机构和县级以上统计业务支撑机构、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开展中医药服务的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统计人员的主要职责、统计队伍建设等。
(三)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明确统计调查项目分类、项目设立、制度制定、审批和备案、项目组织实施、数据质量控制等内容。
(四)统计资料管理与统计信息服务。明确统计资料保管要求、统计信息公布、已发布信息修订要求、统计信息共享、统计分析应用等内容。
(五)统计数据安全管理。明确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安全、隐私保护等内容。
(六)统计监管与奖惩。明确统计监督检查,统计业务监管,统计违法查处,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法律责任等内容。
(七)附则。明确解释部门、地方制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和施行日期。
(来源:国家中医药局官网)
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开幕
11月5日~6日,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本届大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医药的担当”为主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报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曲凤宏、焦红等出席会议。
陈竺作题为《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践行中医药护佑生命的使命担当》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医药千百年来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人类抗击疫病作出重大贡献。面对世纪疫情,中西医联手铸牢生命防线,成为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今时代,中医药的传承、发扬和创新因现代科技的融入迎来了新的机遇,要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保护和科技创新,统筹推进文献传承和活态传承,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释放新供给,创造新的经济增长集群,促进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希望广大专家学者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结合,坚持中西医并重,为促进民心相通、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何维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
要任务,中医药的绿色、科技、生态、文化,无不契合高质量发展理念。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农工党将和与会代表一起,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规划部署,积极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坚持不懈做好中医药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
于文明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大会开幕表示祝贺。于文明作《系统谋划 科学引领 奋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深入实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及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报告。他表示,规划和工程共同构成“十四五”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两者相互支撑,有机统一。中医药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会议期间,黄璐琦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为题作学术报告,提出要总结中医药发展规律及特点,着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及中医药领域的知名专家结合诺贝尔讲堂、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中国医药的优势与未来展望、中医药临床实践、中医药与感染免疫性疾病等学术主题,就如何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
(来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
中药配方颗粒分子鉴定联合实验室助力科技成果创新和转化
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与华润三九现代中药制药有限公司共建中药配方颗粒分子鉴定联合实验室,进一步推进中药核酸检测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
双方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依托中药资源检测实验室,围绕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中药核酸检测技术为基础,搭建中药材种子种苗、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到中药配方颗粒等一体化的核酸鉴定研究创新平台,共建中药配方颗粒分子鉴定联合实验室。
中药配方颗粒是由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颗粒,由于中药配方颗粒已完全失去了传统中药饮片的鉴别特征,其专属性鉴别是目前的主要难点。 中药资源中心中药资源检测实验室在中国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下,首次发现水提液中存在小于250 bp的DNA片段,小于200 bp的核酸片段可用于水提物及配方颗粒的核酸鉴别,基本解决了配方颗粒基原控制的难题。并根据中药鉴定特点和实际检测需求,自主设计了一类新型DNA标记(DNA特征序列, DSS),兼具通用性和专属性特点,且该标记可以与Sanger测序、特异性PCR、高通量测序等不同方法结合,用于从食品、药品和环境样品等混合物中检测植物成分,应用于生物多样性调查、濒危物种贸易监督,以及多基原药材、冷背药材、外来药材和配方颗粒的鉴定等,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旨在加快中药核酸检测技术等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为推动和引领中药配方颗粒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来源:中医科学院小喇叭)
国内首部中医药主题交响乐《本草》在成都开演
音符如山泉般叮咚而出,流动的旋律似乎伴着草药清香回响在音乐厅上空。11月20日晚,国内首部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交响乐作品《本草》在四川省成都市城市音乐厅首演。
《本草》由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委托四川爱乐乐团,携手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创作而成。作品借助交响音乐的特殊手段,将中医药文化赋予艺术的另类表达,从而构筑起融合医、药、文、史、艺于一体的中医药美学大观。
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热”的持续升温,作为享有“中药之库”美誉的四川省该如何更好地推广中医药文化,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医药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播中医药文化,我们就选用交响乐这种新的方式来传播中医药文化,以营造全社会更好的爱中医中药的氛围。”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道丕告诉记者。
在音乐会现场,从《上阳春 雨醒蒲公英》到《一叶秋 亦药亦芳华》再到《灼灼花 丹砂似火焰》,每首曲子风格不一,或大气磅礴,或小巧灵动,或温暖治愈,或荡气回肠。宏大叙事通过排列的音符展现,个人情感也巧妙地融合于音乐之中。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它本身的理论也形成了一个非常包罗万象的宏大宇宙观。所以中国的音乐和文化在本质上有很大的联系。而我现在是想借助交响乐的形式来表达一种宏伟的宇宙观,也想更多地表达一种内心的激情。”作曲家叶小纲说,“医药主题音乐我也是第一次做,这也是一种尝试,希望在未来一两年能将它更加完善。”
(来源:中国中医)
下一页
下一页
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10号(青羊北路1号)
电话:028-87786519 传真:028–87786519 E-mail:sczyxh@163.com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 SEO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