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2023 协会简讯 2期
所属分类:
协会简讯
第二期
四 川 省 中 药 行 业 协 会 |
2023年 1 月 16 日 |
网站:http://www.sczyxh.com |
Email: sczyxh@163.com |
【来自省两会中医药声音】省政协委员田兴军
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突出培育“大品种、大品牌”
今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再次聚焦中医药工作,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同时,报告强调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中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我们坚持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国家中医药改革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成果丰硕,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凸显。”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表示,要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就应按照《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9大任务,围绕质量监管、医保政策、评价机制等9个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改革创新突破,加快形成一批改革成果。
田兴军说,今年全省中医药还需做好五件大事,一是打造一批中医药强县。突出中医药综合改革,鼓励地方按照省级改革目标先行先试。二是推动《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地落实。遴选一批优势病种,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逐步实现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三是以实施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疫病防治中心、传承创新中心、特色重点中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健全完善融预防、治疗、康复于一体的服务体系。四是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突出培育“大品种、大品牌”,构建“一轴两区两带”中医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及“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格局。集中支持川芎、麦冬、附子等品种全产业链发展,培育3—5个中药大品种。五是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推进中医药海外传播和港澳地区合作,推动四川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天府云医·海外惠侨远程医疗站”作用,惠及更多海外华侨和国际友人。
(来源:川观新闻)
【来自省两会中医药声音】省政协委员何金泽:
提升中医药产业规模,提振川药影响力,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
突出培育“大品种、大品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当前四川正在全面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示范区和中医药强省建设,我建议要聚焦提高川产道地药材品质和代煎代配服务体系建设两大领域,全面提升产业规模,提振川药影响力,擦亮川字号道地药材金字招牌,充分实现四川中医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四川由中医药“大省”向“强省”迈进。
四川道地药材品种达86种,中医药资源丰富,优势明显。为此,我建议,一是不断加强产研转化,全面提升川产道地药材品质。通过加强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持续加大降重金属、降农残等技术投入,不断提高管理标准。二是以引入信息化建立全链可溯源体系,加强种植监管。三是科学有序规划种植规模,打通种植、仓储、销售各环节整体布局产地仓建设。另外,建议以代煎代配体系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助力中医药医疗服务保障。一方面建议由政府牵头建立起中医药代煎代配行业准入标准,规范行业监管。同时要引入一体化智能配送平台,提高配送效率。另外,要纳入公共卫生应急服务保障体系、规范优化建立配送渠道,纳入医保补贴,降低用药服务成本,从而快速形成产业规模,为中医药多层次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做好有力支撑。
(来源:川观新闻)
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 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
国家药监局推出35项具体措施
1月4日,国家药监局以2023年1号文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中药全产业链质量管理、全过程审评审批加速、全生命周期产品服务、全球化监管合作、全方位监管科学创新,从9个方面提出35项具体措施,纵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药品监管实践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科学监管体系建设。
《若干措施》在2020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监管工作实践经验,围绕当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细化落实措施,强化政策引导,深化科学监管,优化服务举措。其内容包括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强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监管,优化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管理,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重视中药上市后管理,提升中药标准管理水平,加大中药安全监管力度,推进中药监管全球化合作等方面,并提出多项保障措施。
《若干措施》加强源头管理和全链条管理,系列措施涵盖中药质量监管各重点环节。例如,加强中药材质量管理方面,提出规范中药材产地加工、推进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完善中药材注册管理、建立中药材质量监测工作机制等要求;强化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监管方面,要求制定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饮片目录、完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规范中药饮片生产和质量追溯等,明确要分批发布实施并不断提高完善《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强化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监督实施;重视中药上市后管理方面,明确要完善中药上市后管理工作机制、强化中药上市后变更管理、加强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加大中药安全监管力度方面,提出创新中药质量监管模式、加强中药质量抽检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具体要求。
为进一步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多措并举。继续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明确要制定发布实施《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建立完善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多元化中药评价技术标准和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完善中药应急审评审批机制等。鼓励积极发挥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作用,支持将疗效确切、特色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品种向新药转化;同时规范调剂使用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支持通过调剂在不同医疗机构内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推进中药监管全球化合作,支持国内具有临床优势的中药开展国际注册,鼓励开展中药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若干措施》秉持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并重,还提出多项保障措施,凝聚强大合力。相关内容表示,要强化与卫生健康委、医保局、中医药局等部门协同联动,在中药相关重大政策制定过程中加强沟通交流。要大力发展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制定中药监管科学发展战略和关键路径,推进开展国家药监局药品监管科学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药监管科学体系。夯实中药监管基础建设,加强中药监管基础数据建设,开展数据科学研究,从技术标准、质量追溯、过程监控、风险监测等方面,推动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中药智慧监管模式。全面落实国家区域战略,落实推进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鼓励条件成熟地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促进中药产业更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
(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
黄璐琦 三方面发挥中医作用,做好中药供应保障工作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1月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中医药医疗救治工作有关情况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对中医药作用发挥和防治准备工作进行了介绍。
黄璐琦介绍,中医药在抗疫“中国方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可以对患者分层干预,当前,流感、感冒、新冠交织在一起,患者对症选择使用中药,居家进行治疗,能有效减轻医疗机构、医疗资源的挤兑风险和压力。二是中医药在治疗中可以发挥独特优势,对于轻型、普通型患者,中医药能缩短病毒清除时间、缩短住院时间,缓解临床症状,对于有可能转重的患者,及早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也可降低转重率。三是在康复阶段,发挥中医药整体调节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咳嗽、乏力、出汗等症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黄璐琦表示,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中医药在防治准备工作上,一是做好药的准备,在指导各地做好相关中药储备的同时,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推荐70个中成药供群众居家治疗使用,鼓励各地制定治疗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中药协定处方,允许相关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在医疗机构间调剂使用,千方百计扩大中医药的供给。二是做好医疗方面的准备,迅速扩充中医救治的医疗资源,加强中医医院的发热门诊、急诊、肺病科、ICU等科室的建设,目前全国二级以上中医院都设置了发热门诊,扩容了ICU 床位。统筹使用设施设备和调配医护人员,提升医疗资源的利用效能。同时,立足“供”“需”两端,多措并举做好中药供应保障工作。在“供”的方面,一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重点中药的保障供应,配合工信部建立医疗物资生产保供的日调度机制,提供了相应需求清单,统一调度重点医疗物资保障品种,摸清产能产量,推动企业稳产达产、扩能增产。二是推动多元化中药产品供给,《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医药干预指引》针对不同症状推荐多种可用中成药。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制定防治方案、用药指南和指引,扩大中药选用范围。推动支持中医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加强院内制剂、协定处方的生产供应,加强中药汤剂的使用。三是要求中国中药协会根据国家和各省所制定的防治方案、用药指南和指引,以“保供应、保质量、稳价格”为重点,制定抗疫中药“两保一稳”清单,发布行业自律公约,保证中药的生产。四是密切跟踪中药材市场情况,尤其是抗疫中药材品种的供应和价格情况,利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所取得的成果和所建立起来的方法和技术,科学研判抗疫中药材的蕴藏量,引导中药企业保持合理库存,做好原料储备,保证中药的供应和生产。在“需”的方面,重点围绕着科学用药、儿童用药等当下群众关心的问题,组织专家进行解读,加强用药指导,为老百姓选药、用药提供科学指导。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国家药典委发布《第一批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2023年1月9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第一批22个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已正式颁布,国家药典委员会在网站予以转发。
这22个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分别是:炒槐花、炒栀子、车前子、醋南五味子、煅牡蛎、胡芦巴、槐花、决明子、莱菔子、牡蛎、南五味子、牛蒡子、女贞子、牵牛子、青皮、青葙子、砂仁、石榴皮、石榴皮炭、菟丝子、五味子、栀子国家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来源: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
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月5日,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2年和过去五年工作,研究部署2023年和今后一段时期药品监管现代化建设重点任务,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以饱满精神和昂扬斗志,奋力谱写药品监管事业改革发展新篇章。
会议传达了王勇国务委员对药品监管工作的重要批示。市场监管总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市场监管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总局党组成员杨逸铮出席会议。市场监管总局党组成员、国家药监局党组书记李利,国家药监局局长焦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药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景和、赵军宁、黄果,国家药监局药品安全总监,驻总局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王勇国务委员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全国药品监管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做好今后工作寄予殷切希望,提出明确要求。全国药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将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强化高效能监管,保障高水平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药品监管事业改革发展新局面。
会议回顾了2022年和过去五年药品监管工作成效。2022年,全国药监系统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坚持保安全守底线、促发展追高线,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监管和服务,统筹秩序和效率,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一是专项整治有力有效,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二是质量安全监管扎实有力,牢牢守住药品安全底线。三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服务保障疫情防控工作大局。四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医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五是监管能力全面提升,监管效能显著增强。一年来的工作,为建立新药品监管体制以来的五年画上了圆满句号。
会议对2023年药品监管工作作出部署。一是守正固本,坚决守住药品安全底线。服务保障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加强防疫药械质量监管,支持防疫重点药械保产保供,持续做好应急审评审批工作;以长效化机制推进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有效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完善疫苗管理体制,保障疫苗质量和供应;强化重点品种质量安全监管,坚持对产品质量问题“零容忍”,持续加强网络销售监管;全面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化解,统筹运用各类手段强化安全监管,完善药物警戒和应急管理体系。二是改革创新,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营造雨林型医药创新生态,加快新药好药上市,促进高端创新医疗器械研发上市,释放化妆品审评审批改革红利,激发区域医药创新活力;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健全中药监管制度体系,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加强传统药国际交流合作;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拓展涉企电子证照推广应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三是立足长远,全面提升药品监管能力。健全完善药品监管质量管理体系、法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科技支撑体系,加强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大力发展智慧监管和监管科学,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和更高质量国际合作,加快推进药品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
会议强调,要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持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要持续转变干部作风,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凝聚团结奋斗合力,营造谋事、干事、成事的良好氛围。三要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推动监督执纪关口前移,扎牢制度笼子,深化廉政教育,提升防腐治腐的综合效能。四要加强干部的培养、使用、管理和监督,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药监干部队伍,为药品监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会议以视频方式召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同志受邀参会。国家药监局机关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稽查专员,各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品监管部门班子成员、机关处室负责同志分别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
(来源:国家药监局网站)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10号(青羊北路1号)
电话:028-87786519 传真:028–87786519 E-mail:sczyxh@163.com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 SEO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