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2023 协会简讯 8期
所属分类:
协会简讯
第八期
四 川 省 中 药 行 业 协 会 |
2023年 6 月 2 日 |
网站:http://www.sczyxh.com |
Email: sczyxh@163.com |
首届中国道地药材产业大会
暨全国中药材乡村振兴会议在蓉召开
推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月30日,首届中国道地药材产业大会暨全国中药材乡村振兴会议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会长李金祥,四川省副省长杨兴平出席并致辞,省政府副秘书长葛晓鹏,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出席会议并启动“千乡万社中药材科技兴农计划”。
杨兴平表示,高质量发展道地药材产业,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一步,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一招。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将中医药产业列为6大万亿级优势产业之一的医药健康产业主要内容推进,高标准建成一批国家中药种质资源库、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标准化种植基地、省级现代农业(林业)园区,近年来,注重科技创新,建成省部共建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成立全国首个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川产道地药材地方标准,注重推动富民增收,促进资源共享,道地药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取得良好成效。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加强交流和学习,在中药材种植管理、精深加工、产业布局等方面寻求突破,切实将中药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不竭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国医大师刘敏如,省中医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道丕等围绕中药材产业“政产学研用资”等领域进行了交流。
本次大会以“发展道地药材 促进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和中医药振兴发展决策部署,聚焦产业发展难题和瓶颈,围绕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科技兴农、质量强国、产销服务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共商共建,旨在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促进中药材种业发展,大力推进中药材规范种植,提升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为乡村振兴和中医药产业振兴探寻新思路、新模式。
大会由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乡村发展协会联合主办,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彭州市政府等单位支持,中国中医科学院、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山东、云南等省全国道地药材产地政府和国内部分中医药龙头企业参加会议。
(来源:四川中医药 )
一委一品牌|聚焦重点 聚力突破
为四川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把脉开方”
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开展“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支持体系”重点调研活动───
下沉调研摸实情 献计中医药发展
为助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3月至4月,省政协副主席刘旭光率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专题调研组围绕“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支持体系”赴成都、绵阳、眉山、宜宾,深入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中医药企业和工厂等地,摸实情、谋实策、求实效,为推进中医药强省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四川是中医药大省,中药材资源丰富。近年来,四川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中医药特色产业之路,推动资源优势加速向经济优势转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赋能。
4月,正是麦冬收获季节。调研组一行走进绵阳市三台县麦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地里成片绿油油的麦冬正等待被收割。该农业园区覆盖芦溪、永明2个镇20个村,占地3.1万亩。以道地药材“涪城麦冬”和生猪为主导产业,2022年园区总产值60.1亿元。目前,该园区已成功创建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并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相关主体研发出麦冬饮料、麦冬膏体食品和日化品等产品,产值达40亿元。
“该模式完全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值得推广。”在省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家伟看来,园区根据“沼液还田、沼气发电、沼渣造肥”综合利用模式,形成“猪—沼—药”生态循环,探索出1亩麦冬5头猪的种养循环黄金配比。在种养循化模式下,突出麦冬、生猪等主导产业共同发力,构建闭合经济体,有利促进园区业态多元融合,同时兼顾绿色生态,为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带领药农提产增收,很有必要。”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何金泽建议,按照“政府建平台、农民齐参与”的思路,不断创新打造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和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强村富民相融互动,进而促进乡村振兴。
调研组来到宜宾市筠连县镇舟镇黄精育苗基地,看到塑料大棚里培育着一棵棵娇嫩的黄精幼苗。大家了解到,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进行催芽,再加上合适的营养液,在保障药效的同时,产量也会比一般的黄精要高一倍。
“要想中药药效好,质量把关很重要。”刘旭光察看黄精育苗时指出,要从种植、加工和存储等环节严格把关,确保药效质量,提升群众对中药材质量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希望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中药材产值保险发展,给中药材上保险,保障药农种植收益,把风险降低,提升药农种植积极性。
“我们希望通过‘中医+康养+旅游’的模式,让彭祖山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更加‘出圈’。”在眉山市彭祖山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相关负责人向调研组介绍,基地以彭祖养生文化为内核,充分融入彭祖山生态、历史文化资源,构建面向全龄段的中医药健康旅游产业体系,打造集彭祖养生文化体验、中医药科普研学、医疗保健、文化宣传等于一体的生态康养文旅高地。
调研组来到彭祖居景点,感受千年彭祖生活场景,感悟彭祖养生秘诀,体验推拿、艾灸、拔罐等中医传统功法。省政协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党委书记王超在观摩中表示,中医药康养产业中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不足、生产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他建议,发扬中医药文化的地域特色,打造康养产业的地域品牌,突出各地独特的吸引力,区别于周边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避免“内卷”。
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中药企业营收558.4亿元、占医药工业企业营收36%。培育好医生、新绿色超50亿元企业2家,康弘、成都第一制药等超10亿元企业5家,百裕药业、新荷花等超5亿元企业4家,利民饮片等超亿元企业48家。如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依托,让中医药走出尘封的古籍,在创新中药、经典名方、中药配方颗粒等方面传承创新,是中药企业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四川济生堂药业有限公司,调研组详细了解中药创新药研发情况。
“中药新药的研发难度高、周期长、耗费资金量巨大。企业讲求回报,研发的新药未来能不能进入国家医保药物目录,能不能进入医院,是影响药企投入的很大因素。”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主任杨程富在了解该公司中药创新药研发情况后表示,调动中药企业制新药积极性很重要,希望调整医保政策,为其进入医保目录、进入医院使用提供保障。同时建议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强融资渠道支持,提高资本市场对中药创新认可度。
“各位代表,请说痛点难点重点,知无不言。”每一次调研座谈会,杨程富主持会议时都会说这样的“开场白”。他表示,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坚持实事求是才能更好出谋划策。
“调研组将把这次重点调研活动中了解到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出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提炼,收集各方建议,集思广益,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供省委、省政府决策参考。”刘旭光表示,下一步省政协医卫体育委员会将持续打造好“汇聚委员活力,助推健康四川”工作品牌,助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助推中医药强省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政协报记者 于泽钿)
中医药知识产权调研座谈会在成都召开
为贯彻落实大兴调查研究工作部署,专家面对面掌握和解决我省中医药领域存在的一些知识产权方面“急难愁盼”问题,5月1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省知识产权中心、省中医药局联合召开中医药知识产权调研座谈会,与我省中医药企业、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代表面对面座谈,了解中医药产业链各环节知识产权需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副部长、二级巡视员姜晖主持座谈。
振兴座谈会上,各参会单位代表分别就本单位工作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审查、中医药创新等问题作交流发言,省知识产权中心和省中医药局就当前我省中医药知识产权具体工作进行了回应,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的专家就院内制剂和特殊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审查过程中实验数据的补充、中医药专利申请质量和审查效能提升等热点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深入探讨,现场进行了答疑解惑。
姜晖指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国家知识产权局高度重视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根据大家反馈的问题和需求,医药生物发明审查部将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领域审查政策研究,把握中医药发明创新的特点和方向,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做好中医药领域专利申请的审查工作,推动中医药产业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
省知识产权中心维权援助处负责人,省中医药局科技产业处相关人员,成都地奥制药、华神科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10余家单位代表参加座谈。
(来源:知产项目中心)
产教融合:成都中医药大学研学活动
走进四川修治堂药业有限公司都江堰川芎产业园
都江堰是川芎的原产地,有着上千年的种植历史,都江堰市特有的土壤、气候生态条件和药农丰富精良的栽培技术,生产出的“菊花心”川芎,因疗效独特而久负盛名。自5月22日,成都中医药大学师生约450人次到石羊镇花蕊里灌县川芎产业园开展研学之旅,此次活动将持续三天。
川芎产业园主体单位为四川修治堂药业有限公司。此时节,大部分川芎已收割完毕,现有留苓种地。在地苓种长势茂盛,茎杆健壮。修治堂药业公司总经理刘忠模、副总经理游兴波详细地指导学子们辨认川芎,讲解川芎的栽培过程,曾经川芎栽培需要高山育种,修治堂药业近两年经过科技实验后,已掌握了平坝培育苓种的技术。
在现场,学子们兴致高昂,亲手采摘、品尝,仔细察看、辨认,在实践中求取真知,在探索中寻找趣味。这种接地气有实物的研学方式受到学子们的一致认可。
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龙飞告诉记者:“中药鉴定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需要经常带同学们走入药材产地亲身实践,这样他们的药材鉴定知识才掌握得更牢固。学校有很多团队都在研究川芎,从川芎的道地性、种植技术、功效物质以及成方制剂研究等整个川芎产业链,我们学校的科研团队们都有参与,在基础研究或是产品开发上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游兴波表示,借助科研人才技术力量,2023年川芎产量较上年增长约40%,以人才促生产,以科技提产量,四川修治堂药业和成都中医药大学探索出了一条产教融合,以研促学,以学助研,研学相长的成功路径。目前,四川修治堂药业已和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在土壤培育、栽种方式、科研加工等方面形成科学化、规模化经验,共同提高川芎产量和品质,为都江堰川芎产业赋能,为百姓致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来源:每日都江堰)
眉山雅连喜获2022“四川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
近日,2022“四川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评选结果正式出炉,眉山雅连喜获2022“四川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称号。该项评选活动是由四川省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心、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指导,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目的在于挖掘和宣传四川地理标志道地药材地标特色。全省中药资源约7290种,其中川黄连、川芎等道地药材有86种,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中药材产品62个,该活动面向四川全省62个地理标志中药材,采用社会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评选,最终评选出“四川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
雅连是黄连药典品种之一,国家珍稀物种二级植物,被历朝太医院采用又名“贡连”,为中国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特产。受到海拔和土地条件限制,雅连栽种条件极为苛刻,曾一度被列为濒危物种
多年来,政府高度重视雅连产业的发展,通过建设生产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打造雅连名优名牌产品等多种方式,推动雅连产业化发展。如今已有种植基地5个,建成种植示范基地500余亩。与重庆中医药研究院、成都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联盟,并荣获眉山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成了眉山市雅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雅连资源保护与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授权专利15项。
2022“四川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名单
1.内江天冬
2.巴州川明参
3.盐边桑葚
4.南江金银花
5.达县乌梅
6.涪城麦冬
7.中江丹参
8.眉山雅连
9.九寨刀党
10.都江堰厚朴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10号(青羊北路1号)
电话:028-87786519 传真:028–87786519 E-mail:sczyxh@163.com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 SEO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