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简讯2016-16期
协会简讯
第十六期
四 川 省 中 药 行 业 协 会 2 0 1 6 年 9 月 19 日
网站:http://www.sczyxh.com Email: sczyxh@163.com
诺奖团队、院士齐聚探讨中医药现代化
闫树江:中医药发展迎来新机遇 闫树江在大会上强调:“中医科学大会要认真贯彻落实日前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出的号令,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制定的新形势下卫生领域健康工作的新的方针,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协调发展,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陈竺:中医药治疗重大疾病上已有典范 中医药不仅对于人类的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肿瘤的认识和治疗测算方面也有重要建树。陈竺介绍说,中医利用一些富含哲理的策略治疗重大疾病,如“扶正祛邪”与“以毒攻毒”。其中,运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就是根据中医“扶正祛邪”理论及现代诱导分化概念取得的成功。将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和化疗联合应用,开发了治疗初诊APL的联合靶向疗法。这一受中医复方启发的创新性联合疗法可使90%的APL病人获得治愈且没有明显的长期毒性作用。而近年中外研究更发现,在标危组APL病人,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在没有化疗的情况下也可以取得相同的疗效。
王国强:中医药发展五建议 王国强在致辞中对中医药发展谈了五点建议:第一,要认真落实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中西医并重,协调发展,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第二,
要把中医药的继承作为根本,祖先留下的宝贵医学财富挖掘好、发展好;第三,要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使现代人更好地了解、运用、享受、喜爱、研究中医药,利用好中医药原创优势、利用科学技术带来的新技术方法、新材料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更好地为中医药发展服务好;第四,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第五,要以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为契机,在瞄准中医药尖端科技成果创新的同时,不忘科普,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
龚建明:弘扬青蒿素精神 增强国人自信 龚建明在讲话中指出,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青蒿素精神,增强国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新的精神动力。龚建明建议,在着力强化特色中医药服务的同时,重点做好中医药健康服务和中药大健康产业两大板块。要切实转变理念,创新模式,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养生保健、特色康复、健康养老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以满足巨大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是全面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中医药国际进程,促进中医复兴之路更快更好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和人类大健康事业做出独特的贡献。
张伯礼:中医药继承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近二十年,中药现代化在快速发展,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中药研究平台,突破了系列关键技术。如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技术平台、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平台、中药安全性研究平台、组分中药研究平台、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平台、中药临床评价平台等均取得了标志性研究成果,成为阐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揭示中医药科学内涵、制定标准规范的技术保障。"中医药走向世界,前提是世界需要中医药。"张伯礼强调,中医药国际化是一个过程,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基点在内,需要苦练"内功",把中医药研究的工作做好,以科技为支撑,以标准为引领。张伯礼在会上强调,中医药面临着重大需求和发展机遇,中药现代化取得了突出成绩,将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将产生原创性成果,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引领世界生命科学的发展。
陈凯先:现代科学助力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 交叉研究挖掘新药资源.把中医药创新研究提到国家科技战略的高度,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的原始创新。"陈凯先强调,为了促进我国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从“跟跑”向“并跑”并逐渐向“领跑”转变,需要从国家科技战略层面上加强部署和支持原创性的科学研究,而中医药正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领域。事实上,青蒿素类抗疟药、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等重大成果表明,大力开展中医药科技创新研究,可能产生原创性、引领性、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探索中医药精准医学要以“精准诊断”“精准治疗”两大问题为切入点,坚持突出中医药个性化、动态化、整体性诊疗理念推动中医精准医学的探索和发展。
廖福龙:葛洪的启发,青蒿素的发现与应用 疟疾历来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流行病。 廖福龙代表未能到会的屠呦呦教授回顾了我国青蒿素研究的缘起,与研究团队的努力。他特别提到低沸点提取方法建立的细节。当时筛选了近300种具有抗疟作用的中药和方剂,发现青蒿乙醇提取物有抗疟效果,对鼠疟原虫有过12%~80%的抑制率,但不稳定。对此,屠呦呦教授不断从中医理论、历代临床用药经验和文献入手,分析原因,挑战研究策略,寻找突破口。最终青蒿素发现的关键性突破就受一千六百多年前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截疟记载的启发,创建了低沸点提取的方法。屠呦呦教授在很多场合提到,青蒿素是中医药送给世界的礼物。青蒿素的发现得到一个启发——中医药原创思维与现代科技结合可以产生出原创性的成果,这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途径之一。国内外对于中医药的关注也越来越突出。
上半年医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数据,中药饮片增长最快
中药编码国标落地应用,“江中饮片”率先配码流通
《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由廖利平团队历时十年完成。其首次提出了数字化中药编码规则,形成了中药数字编码的计算机语言,简短、安全、传输准确,构建了常用中药类别的信息化、标准化的“字典库”,在国内、国际形成了中药的通用编码标准。2015年5月2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今年8月17日,又发布了《中药全过程追溯体系要求》、《中药材、中药饮片储藏规范》《中
药饮片内包装》三项标准,9月1日起施行。标准体系的完善以及江中饮片的示范作用,有望推动标准在更大范围内实施。
国外专家首次证实中药抗癌功效
摘要:相比简单粗暴的西医,中医阴阳调和养生之道强调平时的长期调养,显得更加“温柔”。而随着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中医更是彻底火了一把。以往国外对于中药在治疗调养一些病症上的具体功效缺乏明确认知。现在,国外医学专家终于证实了中草药在治疗癌症方面的贡献。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肿瘤学目标》杂志上的上述研究是第一次尝试对中国传统医药的分子作用进行综合性地描述,更是证明中国传统中草药具有杀死癌细胞的强大功效。
参考消息网9月11日报道西班牙《阿贝赛报》网站9月9日报道称,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证实,中国传统中草药具有杀死癌细胞的强大功效。这种中成药已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各种癌症,通常用于辅助西药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