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2015
-
11
协会简讯2015-16期
所属分类:
协 会 简 讯
第十六期
四 川 省 中 药 行 业 协 会 2 0 1 5 年 11月 2 日
网站:http//www.sczyxh.com Email:scyxh@ 163.com
中药行业拒绝使用非法来源濒危野生动植物座谈会在京召开
人社部:医保药品支付标准规则将尽快出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金合计总收入33187亿元,全国近8000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全部发放到位。
医药支付标准规则已起草并征求意见 目前人社部正在积极与国家卫生计生委沟通协调,力争尽快出台适用于城乡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规则。 2015年5月印发的《关于推进药品价格改革的意见》提出,“医保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的程序、依据、方法等规则,探索建立引导药品价格合理形成的机制”。
前9月社保基金累计结余5.7万亿元 人社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52亿人、6.58亿人、1.71亿人、2.11亿人、1.78亿人,分别比上年底增长939万人、6017万人、86万人、427万人、742万人。 1至9月,五项社会保险基金合计总收入33187亿元,同比增幅18.3%,总支出为28190亿元,同比增幅17.8%,累计结余57366亿元。 目前全国近8000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已全部发放到位,调整后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200多元。全国1.46亿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55元提高至70元,有27个省级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全国标准之上增加了基础养老金,提高后的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超过100元。
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已形成初稿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经出台了养老保险的省级统筹办法。人社部正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在加强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目前已开展了相关基金模拟运行测算,并已形成了方案初稿,拟在进一步论证后适时上报国务院。
在医疗保险方面,目前全国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已经有90%左右的地市实现市级统筹,解决了异地就医报销难问题。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海南、西藏等省市还实现了省级统筹。下一步,人社部将加强指导,督促地方提高医保统筹层次,在巩固市级统筹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推进省级统筹。
中药现代化不止青蒿素一条路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那么,究竟该如何深挖、利用好这个资源宝库?中药现代
化能否走青蒿素之路? 青蒿素之路是天然药物经典的研发方法之一 ,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让人们再度重视中医药这个大宝库的同时,好像也给现代中医药发展指出了一条走出困境的“明路”。其实,多年以来,青蒿素之路,国内中药研发一直在走。 青蒿素研发之路是天然药物经典的研发路径之一。青蒿素的研发方法,就是通过现代科学手段将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再将这种结构、药效明确的单一成分,通过系列研究开发成作用机制清晰、安全有效的药物。这是现代药学研究天然药物的研发思路。 事实上,药学界一直在探索从中药中发现新药的途径,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青蒿素研发这种模式。青蒿素的发明,毫无疑问是非常了不起的贡献,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荣誉和骄傲,是中医药的荣誉和骄傲,青蒿素的研发之路是天然药物经典的研发方法之一,但中药现代化不能也不可能仅走这一条途径。
研发难、审批难,中药产业发展困难重重 现代的药物来源主要有三个,即中药、化药和生物药。中药在我国传承悠久,曾经占据着疾病治疗的主导地位,但现在,中医药的地位日渐削弱。而具体到药物研发,令药企和研究机构望而却步的不仅仅是研发难,而更难的是中药新药的审批。 据悉,目前国内有数千家中药厂,每年的中药新药审批却仅有10个左右,严重地制约了中药产业的正常运转,中药产业逐渐失去与西药竞争的优势。 中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药资源,具有其无法取代的优势,但受历史因素、政策问题、产业现状等影响,中药新药研发存在种种困难,对药效认识的偏见、短视,投入不足,中医药理论与大众普遍接受的教育的差异都严重的制约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对于药物的开发和利用,现代西医药一直进行的探索是寻找成分单一、结构简单的化合物,成为作用于单一部位、作用机理明确的药物。就拿中药注射剂来说,最近十来年都没有再审批新药了。的确,有些中药注射剂被发现存在不良发应,但也不能因此将中药注射剂“一棍子打死”,其中有些药物还是很好的。比如丹红注射液,对于治疗心脑血管病有良好疗效,目前其年销售额能达到50多亿,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广大医患认可。 中药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政策的倾斜支持,需要社会医疗模式的转变,需要大众疗效观念的更新,需要中医药文化的普与提高。 中药研究利用不足,“下一个青蒿素”难产 事实上,从中药中寻找“下一个青蒿素”的努力一直在持续。从中药提取的单一成分药,并非仅有青蒿素,还有很多人们熟知、常用的药物,如黄连素、麻黄素、穿心莲内酯、丹参酮等,都同属此类。 目前已经从薄荷中成功提取出一种抗病毒的有效成分,有望研制成一种新药。国内外学者其实也有大量的发现。 中药有效成分的发现与提取纯化并非容易,甚至可以说很难,中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是一大问题。我们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我国药用资源丰富,药物植物5000多种,但做过化学或药学研究的不过20%,600多种中药中不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药物。
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创新研发之路 从中医学观点来看,中药单成分提取研发新药的路径并不是中医药研究的最佳途径。青蒿素的发现,其实是植物药的研究,这是中药现代化的道路之一,但绝非唯一一条道路。 相比于中药提取、研发单一成分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研发复方药,应该是一条国内更有优势、更容易出成果、更有利于中医发展的创新研发之路。 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是自古以来人类文明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中医药经过长期的创新、积累和发展,形成了丰富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方剂体系和临床实践体系。传统医药具有成分多样、协同起效的特点,作用于疾病的多个靶位,达到控制疾病和“治本”的目的,既能预防又能治疗,具有综合优势。开发利用已有的、疗效确切的医药资源,是一个节约成本、加快时间进程、迅速达到效果的良好途径。 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中医的精准治疗水平 。中医药抗病毒协同创新中心目前的主要研究任务有两个:一个是研究常用抗病毒中药(如金银花、板蓝根)的抗病毒谱以及作用机制,一个是研究临床常见病毒的快速检验诊断方法,为中医临床的“精准治疗”提供研究基础和技术支撑,进而实现中医临床的高效精准治疗。 “青蒿素的研究,只是在体外,只是研究其杀菌作用, 临床用药更有针对性,达到精准治疗的效果,同时还能发掘中成药更多、更全面的药物价值。 比如小儿双金清热口服液,在说明书中功能主治写着“疏风化湿,解毒清热,可用于小儿外感发热初期,症见低热、咳嗽、咽红”,完全医的描述,并不具体、明确。通过抗病毒谱研究,不仅明确该药有抗感冒病毒的作用,还意外地发现,其对手足口病病毒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药物的临床定位更加明确,更拓展了用药方向,发现了更大的药物价值,这便是中成药的二次开发。
全世界都知道,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有着西药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但同时,中药与化学药截然不同的药理等先天特点,也成了中药推广无可逾越的障碍。中药现代化,不仅需要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更需要加强沟通能力和沟通方式,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如何把晦涩的、说不清的说清楚、数据化、标准化。如此才能更有利于中医药的推广,才能更好地利用和挖掘中医药这个资源宝库。
国家食药品总局关于9批中药材及中药饮片检出金胺O的通告
近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对黄柏、延胡索等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进行了专项监督抽验,分别从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进行了抽样,检出9批不合格,现将有关情况通告如下:
一、经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检验,发现标示为安国市万联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安徽易元堂中药饮片科技有限公司、安徽沪昆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亳州市长生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亳州市贡药饮片厂、国药控股广西中药饮片有限公司6家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7批黄柏检出金胺O;经广州市药品检验所检验,发现标示为安国市辉发中药饮片加工有限公司生产的1批延胡索、运城市风陵渡开发区华昌药业有限公司售出的1批延胡索检出金胺O
二、金胺O是化学染色剂,曾发现被用于劣质黄柏、蒲黄、延胡索等中药材、中药饮片的非法染色。金胺O对人体具有一定毒性作用,被列为非食用物质,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中均不得检出。对上述不合格药品,相关企业和单位所在地省(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依法采取了查封扣押、暂停生产、要求企业召回产品等控制措施。
三、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要求河北、山西、内蒙古、安徽、福建、江西、广东、广西、陕西等省(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涉事企业和单位进一步立案调查,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调查处理情况于
中药编码系列国家标准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等系列中医药国家标准。标准于12月1日开始实施。
该系列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深圳市卫生计生委牵头,深圳市中医院、深广州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国食品药品检定制品研究院、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中药协会、中国中药公司、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单位40多个单位70多名专家共同承担。
《中药方剂编码规则及编码》由编码规则和分类编码两部分组成,中药方剂编码规则是通用规则,适用于方剂的分类编码。它有利于中药方剂的临床用药、科研教学、统计和监督管理,以及中药方剂、中药处方、电子处方、电子病历、中医病历等工作的信息处理和信息交换,以及政府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及医药市场的监督管理。将1089首临床各科经典方、基础方、常用方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以编码数字传输,表达中药方剂信息信号的电子信息化编码体系。
《中药编码规则及编码》由中药编码规则和编码构成,其中编码规则为通用标准,中药材、中药饮片等的编码是专业标准,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以编码数字传输,依据《中国药典》、部颁和地方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和规格,分别对中药材1219种、中药饮片1603味、中药配方颗粒1364味、中药超微饮片1337味、中药超微配方颗粒1337味等进行了分类与编码。
《中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编码与表示》是构建中药质量溯源体系,打造贸易公平、公正、透明的平台,推施中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它规定了中药产品贸易项目、产地、单位、等级、生产日期、批次号、系列号、数量等产品标识内容信息的编码与表示。供应链管理就是以最少的成本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顾客需求的所有过程,包括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高效率运作,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以最终实现整条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10号(青羊北路1号)
电话:028-87786519 传真:028–87786519 E-mail:sczyxh@163.com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 SEO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