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

2025协会简讯 11期

所属分类:


 

协会简讯

第十一期

                                           

四 川 省 中 药 行 业 协 会

202年    5     

网站:http://www.sczyxh.com

Email: sczyxh@163.com

 

本期目录:

1.六位院士领衔: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十项建议

2.《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的9个问题,药监局回复了!

3.院校携手 破题“AI+中医药”  ---中医药科学院迎来首位跨学科背景入站博士

4.【企业风采】四川全泰堂川白芷产业有限公司

 

六位院士领衔: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十项建议

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十项建议

张伯礼1,2,*,董尔丹3,刘良4,田金州5,陈士林6,朱立国7,张俊华1,2,*

 (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2 现代中药创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天津;  3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  4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5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6 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7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导读

中医药学具有原创的理论优势和数千年的人用经验,在防治传染病和重大慢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医药“五大资源”优势逐步发挥。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进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迅速,临床需求和医疗服务质量总体呈上升态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202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92531个,床位173.2万张,总诊疗人次15.4亿,呈现显著增长优势。

科技创新推动了中药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中药研发,促进中药产业向智能制造迈进,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22%,运营成本下降19%。

中医药走向世界成效显著。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组织113个成员国已认可使用针灸,其中29个成员国设立了相关法律法规,20个成员国将针灸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在英国、荷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注册的中医药诊所逾1万个,在海外建立的中医医疗机构达8万多家,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约30万人,由此可见,中医药对外开放与接受程度持续深化。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困境:一是中医药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复合人才等高层次人才仍然严重不足,中医思维相对薄弱,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发挥受限。二是缺乏符合中医药作用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疗效研究滞后。三是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体系有待加强,中药高端制药装备较少,新剂型新装备的科研与应用仍需加强。四是中医药“走出去”面临中外文化差异、国际标准尚少、法律法规缺位等问题,医疗服务、科研合作和产业发展有待全面推进。

因此,为进一步落实好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任务,聚焦破解制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推进中医药现代化,2024年11月28~29日在北京召开以“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与策略”为主题的第765次香山科学会议。

张伯礼、董尔丹、刘良、田金洲、陈士林、朱立国等教授共同担任此次会议的执行主席,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等20余家单位5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会议围绕中医基础理论的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临床特色、优势及评价,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瓶颈及对策,中医药国际合作的思考和对策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就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与策略形成了共识。专家们一致认为:新时期,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面临着良好契机,如何乘势而上、有所作为,做到善作善成,需要加强多部委协同部署,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及其科学内涵的研究,完善中医药特色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加快中药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和高端制药设备自主研发,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体系,促进中医药海外本土化发展等,加快构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做好新作为。具体建议内容如下:

1. 建立国家级中医药医疗服务质量认证体系,完善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发挥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建立基层医务人员“县管乡用”制度,优化管理模式,加大财政投入,提升基层中医人员业务能力和积极性。

2. 以解读中医基础理论科学内涵为研究目标,建议设立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内在关系研究科研专项,长期支持;建立国家级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平台,培养和建设中医基础理论多学科研究团队,系统推进解决中医基础理论的关键问题。

3. 系统化推进符合中医药疗效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技术体系,建议围绕中医诊治优势病种临床循证研究设立科技专项,持续进行支持;加强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中医药研究平台建设,争取国家实验室建设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养和建设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系统推进临床价值导向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迈上新台阶。

4. 启动针灸大科学计划工程,建立符合针灸作用特点的研究范式和评价方法;聚焦针灸基本科学问题,系统开展穴位对机体调控规律研究,系统“解码穴位”,深入系统地进行针灸作用机制研究。

5. 深化中药种植/养殖方式的变革,实施有组织的中药材生产策略,调动各方积极性,构建以临床功效为导向的质量标准体系,设置中药资源保证供给与质量评价科技专项。

6. 加快中药生产设备更新换代,加大高端制药设备的自主研发。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中药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换代,通过税收优惠、多元化投入和金融支持等方式,降低企业更新设备的成本压力,提高中药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换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 实施中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工程,围绕中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成本控制、生产工艺优化及临床评价等问题,集成人工智能和工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全面提升中药制药工业精益生产能力。完善药品集采办法,启动“普药做大、大药做强”策略,落实好优质优价政策。

8. 加大对中药高端制药设备研发的支持力度,设立研发专项,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展研究,共同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加速研究成果转化。设立中药高端制药设备技术研发中心、转化中心等创新平台,完善技术设施和资源支持,为科研创新提供更好的基础平台。

9. 实施中医药标准化工程,系统规划中医药标准体系,建立中医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项目库。加强与政府部门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学术团体的合作,争取各国政策支持,以中医药标准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10. 深化政府间和国际组织框架下的合作,利用现有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合作协议,促进产业协作,推动中医药海外本土化发展。依托中医药海外中心、国际科研合作基地、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海外高水平医疗机构等载体,向全球推介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药科普与宣传,持续提升中医药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来源:针灸和草药英文刊 AHM)

《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的9个问题 药监局回复了!

Q1

《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关于产品属性是否可以在包装上直接标注“中药饮片”?还是按“【产品属性】:中药饮片”  格式标注?

A1

根据《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中药饮片的内、外标签应当标注产品属性、品名、规格、药材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装量、保质期、执行标准等内容。建议按照要求统一格式逐项标注。

Q2

《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中第十条“内标签系指直接接触中药饮片的包装的标签;燕窝产品每盏燕窝都会塑封膜,这个膜上需要贴标签吗?

生产中药饮片蜜炙产品、粘性的产品会先用自封袋包装再套产品包装,这个自封袋上还需要贴标签吗?

A2

《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第十条已明确内标签系指直接接触中药饮片的包装的标签,需要贴标签。

Q3

请问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的公告(2023年第90号),正文第十一条中,如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对规格项没有规定的,可以不标注产品规格。

关于不标注产品规格是指可以不标注产品规格该字段,还是字段必须要有,内容为空表述?

A3

如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对规格项没有规定的,可以不标注产品规格。

Q4

1、《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正文第十三条中:运输标签中“调出单位”是指生产企业还是其他,“调出单位”怎么理解?

2、如果说调出单位是指生产企业,在只有一个生产企业的情况下,是不是可以在运输标签上不单独标注调出单位,仅标注生产企业就行?

3运输标签和外包装标签是否可以结合成一个标签使用?

A4

1、《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正文第十三条中调出单位包括生产企业等运输过程中参与中药饮片运输、贮存的过程性企业。

2调出单位、生产企业即使为同一企业也请按项目分别标注。

3运输标签和外包装标签不同,不可结合成使用。

Q5

《中药饮片标签撰写指导原则(试行)》中提到【规格】应与产品实际相符合,按照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炮制规格项内容准确标注。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枸杞子大小不同等级,或者黄芪统货,过筛后形成大小不同的选货,以往会在规格项注明区别。

想咨询下这种情况,在执行新的标签管理规定后,在标签上需要区分出不同等级,应当如何标示?

A5

要正确区分国家药品标准或省级炮制规范中要求的饮片炮制规格,如切制的厚片、薄片、段等,包装规格中500克/袋、10克/袋等;

至于原药材的分等、分级,目前国家药监局正在进行试点制订标准,如有产地或其他部门制订有标准可参照执行(要有相关依据)。

Q6

新颁布的《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第十一条中规定:中药饮片的内、外标签应当标注产品属性、……药材产地、……等内容,由此可见,新规定中已使用“药材产地”替代“产地”项且《中药饮片标签撰写指导原则(试行)》中要求,药材产地一般标注至地市级行政区。

对此存在以下疑惑:

1、如六神曲、建曲、半夏曲等产品,是使用多种药材经发酵而成的中药饮片,其所使用的中药材并非单一产地,如建曲,使用21味中药材,药材产地涵盖安徽、四川、广东、河南、湖北、甘肃等地,且药材在配方中并无主次之分。

2、如红曲产品,是使用大米接种紫色红曲霉经发酵而成,其主要原料为大米,但大米并未纳入中药材之例,故无药材产地一说。

综上,请问:

 ①六神曲、建曲、半夏曲等产品标签上药材产地项应将所有药材的产地并列标示,如“安徽亳州、四川成都、广东湛江、……、甘肃天水……”,但这样会导致药材产地项内容超多,还是可以参照之前的标示方法,将药材产地标示为该饮片生产所在地,即“安徽***”?

②红曲产品标签药材产地可否标示为饮片生产企业所在地,即“安徽***”?

A6

六神曲如果是亳州生产的,那么该药材、中药饮片产地就是亳州。

如果是里面的每一种药材进行标示,就要标示出相应成份的产地,精确到地市级行政区,主要是为了将来必要时进行溯源使用的。

Q7

《中国药典》2020年版“槐花”药材性状项下有槐花、槐米两种。企业生产时标签是打槐花,还是按药材性状打槐花或槐米

A7

根据药典对“槐花”的描述,“槐花”和“槐米”均是槐花的习称,在饮片项下统称为“槐花”,因此标签上应打“槐花”。

Q8

根据国家发布《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第十三条规定:发运中药饮片应当有包装。用于运输的包装,至少应当标注产品属性、品名、药材产地、调出单位、生产日期,也可以根据需要注明包装数量、运输注意事项或者其他标记等内容。

这个发运标签上面需要印有合格证吗?

A8

第十三条中提到的是用于发运的包装的标记,非第十条中提到的中药饮片标签,因此发运标记和外包装标签应是分开的,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的公告(2023年第90号)中第三条规定,“中药饮片标签和质量合格标志可以分别印制,分开放置;也可以合并印制,分别标示。

Q9

中国药典凡例说,除特别注明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于是有的厂家在标签上只打了中国药典。后面没有年份和第几部。

比如:蜂蜜,因为《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内容有误,在增补版里有进行勘误。所以执行的是中国药典第一增补本。

有的厂家生产中药饮片包装标签只印刷了中国药典,没有标第几部,可以吗?

A9

不可以。无论是药品与中药饮片等,凡是引用《中国药典》的,必须标注其版本。

(来源:中食药信息网)

院校携手 破题“AI+中医药”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迎来首位跨学科背景入站博士

AI与中医的融合将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近日,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迎来首位跨学科背景入站博士,将通过与电子科技大学开展联合培养人才,为“AI+中医”融合创新注入新动能。

“此前我院博士后平台主要招收中医药专业背景博士,而此次与电子科技大学开展联合培养,代表着博士后培养路径向‘跨学科、融合式’方向转变。”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首位跨学科博士后为西南石油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王骞,长期从事人工智能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加入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其将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和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博士后工作站,围绕“AI+中医”主题领域开展研究。

专家评审团认为,“量化传承中医经验”与AI算法的结合,是传统医学现代化发展的新方向,有望缓解当前诊疗依赖经验判断,提升中医诊疗的科学性和可及性。电子科技大学方面专家指出,该研究为AI技术在传统医学中的应用探索了新的思路与路径。

(来源:锦观健康)

【企业风采】四川全泰堂川白芷产业有限公司

四川全泰堂川白芷产业有限公司系中华老字号——全泰堂集团控股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是一家集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研发、信息咨询、仓储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型现代农业企业。公司拥有三个子公司,两个现代化仓储加工中心,是全国白芷产业唯一一家集“GAP”“三无一全”“道地药材”“趁鲜切制”于一体的白芷生产企业。

基地建设。四川全泰堂川白芷产业有限公司通过流转土地,自建白芷标准化种植基地4个,总面积达2000余亩,其中通过GAP认证基地700亩。渔舟川白芷GAP种植基地位于河东新区北部,基地距成南高速红涪出口6Km。涪江由西向东,马溪河自北向南环绕基地。平均海拔320米,土质为涪江冲积沙土,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遂宁市首个川白芷标准化种植基地。基地建设了涵盖全国所有白芷品种的白芷种质资源圃,是目前国内种类最全,建设最规模最大,管理最规范的白芷种质资源圃。苟桥川白芷GAP基地位于河东新区北部,整个基地呈西北东南走向,紧靠中环线快速通道。平均海拔320米,土质为红泥土。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长安川白芷GAP基地位于船山区东部,交通便利,绵渝高速、318国道、省道遂武路3条公路干线交汇于基地附近。平均海拔340米,土质为红泥土。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蓬南镇河嘉川白芷标准化种植基地位于蓬溪县蓬南镇河嘉村,平均海拔310米,土质为紫红色泥土。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基地总种植面积达1300亩,属于坡地。

基础设施。公司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配套,许多生产设备都是领先于国内同行。公司先后投入1亿元,建成“船山区川白芷仓储加工中心”“蓬南川渝毗邻地区川白芷仓储加工中心”。两个生产中心共建有50条无硫智能烘干线,5条清洗生产线、2条切片生产线、4条拣选生产线、智能温控保鲜库10000余立方,另外还建有1个种子检测室,1个质量检测室等配套质量管控设施设备。

科研项目。公司坚持以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的发展理念产,与四川农业大学、成都中医大学、四川中医科学院等院校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公司参与主持四川省科技厅科研项目4项,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项目1项,分别为:牵头组织实施四川省科技厅“白芷产业化研究”,参与成都中医药大学牵头实施的“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的研究与示范”的项目;参与重庆市中药研究院牵头实施的“川渝道地药材绿色种植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参与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牵头实施的“川渝道地药材品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项目。参与船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实施的“白芷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项目。这此项目加快了公司“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研体系建设,提高了白芷的品质和产量,延长了白芷的产业链。

科研成果。白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公司总经理郑全林先生担纲的《川白芷--传承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白芷专著即将编撰完毕。同时公司主持制订了白芷各类标准7项。主持制订的2项企业标准,建立了白芷自人工栽培以来关于白芷种植、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等环节标准体系,同时,公司还参与中华中医学会主持制订的《白芷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参与遂宁市中药材行业协会主持制订的《川白芷种子质量标准》《川白芷良种繁育技术规范》《川白芷采收及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川白芷药材包装、贮存和运输技术规范》等4项团体标准,参与遂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主持制订的《地理标志产品 川白芷生产技术规程》四川省遂宁市地方标准1项。公司还取得“川芷4号”新品种认定,取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等各类专利20余项。

品质塑造。公司以“绿色有机白芷和标准化种植”为发展方向,以全程可追溯为基础支撑。目前公司三个种植基地先后获得“有机转换认证、三无一全认证、生态原产地认证”“道地药材认证”等中药材种植领域的权威认证。公司生产的白芷还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T

主要荣誉。公司自成立以来,坚持诚信经营,坚持服务三农,国家、省、市等各级领导先后到公司指导调研。公司总经理先后获得遂宁市“返乡就业服务明星”、四川省“四川省首批农村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公司则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返乡下乡创业明星企业”“2020年度支农带农工作先进体”等荣誉。

(来源:中药材GAP)

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10号(青羊北路1号)
电话:028-87786519  传真:028–87786519  E-mail:
sczyxh@163.com  网站建设:中企跨境

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
%E7%AC%AC%E4%B8%80%EF%BC%8C%E6%9C%80%EF%BC%8C%E4%BC%98%E7%A7%80%EF%BC%8C%E5%A2%9E%E5%BC%BA%EF%BC%8C%E4%B8%80%E6%B5%81%EF%BC%8C%E5%8D%93%E8%B6%8A%EF%BC%8C%E9%A2%86%E5%85%88%EF%BC%8C%E5%85%88%E8%BF%9B%EF%BC%8C%E5%BC%95%E9%A2%86%EF%BC%8C%E8%80%81%E5%AD%97%E5%8F%B7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

Sorry,The current column has no content!

You can view other columns or return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