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21
-
08
2021 协会简讯 13期
所属分类:
协会简讯
第十三期
四 川 省 中 药 行 业 协 会 2 0 21 年 8 月 18 日
网站: http://www.sczyxh.com Email: sczyxh@163.com
四川:奏响新时代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最强音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扎实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全力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深入调研,听取汇报,专题研究,引航定向;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高位统筹、紧密部署,各成员单位担当作为、合力推进,加快四川中医药特色发展的改革创新紧锣密鼓,若干举措密集出台,奏响了新时代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最强音。
8月3日,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快中西医结合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优化中西医资源布局,建立完善全省中西医服务体系。力争建设1-2个国家中西医医学中心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中西医结合“旗舰”医院、“旗舰”科室、“旗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资源缺乏的区域,鼓励将富集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改建为相应层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各级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专科医院、传染病医院和疾控机构要规范建设中医科和中药房,建立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等治疗性方药目录,完善中医技术所需装备、设备等配置,开展与其技术能力相适应的医疗技术。
《意见》指出,要建立中西医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打造中西医结合医疗团队,实施 1—3 个国家级、10—20 个省级重大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项目,“宜中则中、宜西则西”,形成“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大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力度,形成结构合理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立省级中医药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疫病防治骨干人才库。研究实施西医学习中医重大专项,用10—15年时间,培养相当数量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和能够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的全科医生。允许中医类别医师在非中医临床科室按照医疗机构登记注册的中医科、民族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等诊疗科目开展诊疗工作。提升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水平,力争用5年时间形成10个左右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制定一批重点病种中西医结合防治循证指南和临床操作技术指南,逐步建立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意见》指出,将中医药课程列为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必修课和毕业实习内容,不低于100学时。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开设中医基础与适宜技术必修课程。允许攻读中医专业学位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学生参加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和中医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开展九年制中西医结合教育。
《意见》要求,各级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部门职责,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支持政策,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加快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将中医药融入卫生健康政策,在区域卫生发展、项目安排、资金投入、装备配置、保障政策等方面,将中西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统筹谋划、统筹推进、统筹落实、统筹考核。要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协同机制,将中西医和中医医疗机构纳入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院前急救体系,中医药系统人员第一时间全面参与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中医药防治举措全面融入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把中西医结合医疗卫生实践和效果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绩效考核、主要负责人绩效考评。提升中西医结合医疗保障水平。强化信息化支撑能力保障。
8月5日,省医保局《四川省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发展若干政策》(简称《政策》)正式印发。
针对中医药机构,《政策》提出,及时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中医药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针对中医药服务项目,《政策》提出,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支持具有中医药健康养老特色的医养结合机构发展,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范围;在重大疫情中,对于不在医保目录范围内的经省药监部门批准的中药制剂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政策》还明确,推进中医药服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牵头组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行“一个总额预算”管理、“一个总额付费”的统筹区,在总额预算上对中医医共体进行适当倾斜。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统筹地区,对中医药医疗机构的调整系数进行倾斜支持,并推进中医DRG分组;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中,针对中医优势病种,按中医疗效价值付费,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不能纳入支付方式改革范围的一般中医药诊疗项目可继续按项目付费。
《政策》还要求,推动中医药服务价格改革。要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及时开展调价评估;常态化开展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评审,对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单独开展立项评审;还要以省级或省际区域联盟为基础,开展中成药带量采购,促进中成药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
8月6日,省中医药局和省药监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四川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品种目录(第一批)的通知》(简称《通知》),确定了198种中药制剂可在全省医疗机构调剂使用。
《通知》明确,目录所列制剂品种可以在全省医疗机构调剂使用。调剂使用期限一般为2年,且不得超过该制剂批准证明文件载明的有效期限。《通知》要求,制剂调出方医疗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对制剂室管理,确保制剂质量;制剂调入方医疗机构在临床使用中要进一步监测调入制剂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各级药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目录中医疗机构制剂的监督管理力度;各级卫生健康管理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依据职责加大对本辖区调剂使用中药制剂的临床应用质量管理,确保制剂调剂使用质量安全和疗效。(来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网站)
黄璐琦院士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8月9日消息,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黄璐琦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
公开资料显示,黄璐琦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他长期在中国中医药系统工作,博士毕业后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生药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等,2008年10月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后任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正局级),2018年12月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研究生院院长。
在去年武汉发生疫情之后,黄璐琦曾率领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他也是中央指导组专家。当时,他曾对媒体谈及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如何凸显所长。他说,中医药全面、全程参与防控救治,对改善症状、加快核酸转阴、促进恢复出院等均有很好效果。在疫情期间,黄璐琦还曾出现在新闻发布会现场,针对外媒提出的“是否担心西方病人还没有准备好接受中医?”的问题,黄璐琦说自己“并不担心”。他说,“不担心的原因,来自于信心和实践。中医和西医虽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对健康、疾病有不同的认识角度,但是它们都会基于临床疗效这一事实。”在去年两会期间,黄璐琦还透露,中医药对治疗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具有显著疗效,曾将一位83岁重症患者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
黄璐琦履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副局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是余艳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为于文明,余艳红和于文明也长期在医药系统工作,前者曾任南方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后者则长期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岗位上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迎来了一位懂专业的新领导。还是那句话,专业人干专业事。(来源:大品种联盟)
全国政协: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独特优势
7月29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3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
10位委员和特邀代表围绕会议主题从不同角度建言咨政。近70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发表意见。大家认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初步建成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公共卫生防护网,在疫情防控中经受了考验、提升了能力。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进程,全球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高、波及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织密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委员们建议,要有序推进四级疾控机构改革,明确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与疾控机构的职能划分,确保疾控机构有职、有权、有责。要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多部门应急决策、联合处置、动态风险评估的快速反应机制,搭建各部门各领域信息互通、数据共享的平台,设立全国统一、具有权威性的公共卫生应急电话号码,确保疫情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要推动公共卫生资源下沉,加强市县医院传染病、重症医学、呼吸等科室建设,保障编制和经费,织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要加强高校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健全职业准入、待遇保障、考核评价等制度,补齐公共卫生领域人才短板。要加强公共卫生科研攻关,加大药品、疫苗、高端医疗设备等研发力度,发挥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独特优势。要深化公共卫生领域国际合作,抓紧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健全跨境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我国边境口岸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堵塞管理漏洞,把“外防输入”落实到位。要适时修订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强化公共卫生防护的法治保障。要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普及健康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卢展工、李斌出席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何维作了主题发言。全国政协委员蔡威、何延政、吴凡、戎蓉、林蕙青、赵家军、邓蓉玲、唐旭东、董小平和特邀代表钟南山发言。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了有关情况,教育部、海关总署、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负责人作了协商交流。(来源:新华社)
中国药企华润、国药、广药跻身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
8月2日财富Plus APP与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企业的营业收入约为31.7万亿美元,比去年下降5%。进入排行榜的门槛(最低销售收入)也从254亿美元下降到240亿美元。同时,企业利润则有大幅跌落。今年所有上榜公司的净利润总和为1.6万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20%,是2009年以来最大跌幅。
其中,值得提及的是,共有19家制药企业进入500强名单之列,华润、强生、中国医药集团分别排制药企业的第一、第二、第三名;营收分别达99437.6百万美元、82584百万美元以及77278.2百万美元。
此外,今年新入榜的医药企业有6家,分别是阿斯利康、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安进、吉利德科学公司、美国礼来公司。
另,拜耳和辉瑞制药排名不同程度下降,拜耳下滑13名;辉瑞制药下滑66名。
尤为值得提及的是,今年中国制药企业有3家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中国华润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以及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虽然华润集团的排名数据,包含了其非医药业务之外的数据统计,但毫无疑问,无论是华润还是国药,早已是中国医药行业“巨无霸”级别的企业。
华润集团世界百强之列,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据悉,今年华润集团排名再次上升跃居至69位自2010年华润首次申报《财富》世界500强以来连续上升的排名;在新冠疫情弥漫下,在极不平凡的2020年,华润也交出了一份不平凡的成绩单,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国药集团8连升!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
国药集团官微消息,今年国药集团连续第9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自2013年首次进入榜单以来,国药集团排名不断提升,至今提升了337位。
据悉,2020年国药集团全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利润总额突破200亿大关,与“十二五”末相比,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等主要指标都翻了一番,规模、效益、发展速度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接下来,国药集团将全力以赴推动“十四五”时期国药集团“四梁八柱、百强万亿”创新驱动型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全生态圈总体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在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综合性医药健康产业集团的新征程上阔步迈进!
广药集团新入榜,将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此外,广州医药集团为今天新上榜的企业,据广药集团财报显示,2020年广药集团总营收超过1500亿元,是中国首家以中医药为主业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今年一季度,总营收415.82亿元,同比增长18.60%,利润总额22.15亿元,同比增长30.70%。
广药集团作为中国最大制药企业、中国最大中成药生产基地,业务覆盖医药产业全产业链,包括制药工业、医药商业、医疗健康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中药业务别具特色,拥有12家中药中华老字号,有10家企业超过百年历史,数量占据全国医药行业老字号的半壁江山。
广药集团表示,接下来其将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未来五年将着力打造具有产业特色、文化鲜明的世界一流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来源:药智网)
简讯,中医药,中医,中西医结合,集团,医疗机构,医疗,中国,制剂,企业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四川省中药行业协会
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三段10号(青羊北路1号)
电话:028-87786519 传真:028–87786519 E-mail:sczyxh@163.com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成都 SEO标签
